2018/3/1 10:53:57来源:品途商业评论5415 阅读
以往,在大众眼中,犀利、倔强、睚眦必报等一系列尖锐的词语都是周鸿祎的代名词,但是在他自己看来,他仅仅是一个喜欢说真话的挑战者,草根而已。
1970 年,周鸿祎出生于湖北黄冈,成长于河南郑州,父母是国家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员,带着他在郑州一个大院长大。和很多普通孩子一样,他爱吃爆米花、泡泡糖,喜欢看电影、听收音机。上学期间,罚站、被粉笔砸、被尺子打、被轰出教室对于小周鸿祎也是家常便饭,因为他经常偷偷弄断老师的教鞭、在女同学文具盒里放水蛇、打碎教室玻璃窗。可以说,那时候的小周是名副其实的“熊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个熊孩子,他的成长见证了整个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至于与计算机的情缘,在《颠覆者》一书中,周鸿祎回忆称,当年( 1984 年)父亲单位分来一个大学生,叫李朋德,他在武汉测绘学院做计算机工作。“爸爸常常把他叫到家里来玩。每次他来都饶有兴趣地和我谈他的工作,其中一个内容就是他们组里刚刚安装的计算机。在他的描述中,计算机王国的神秘之处开始慢慢向我展露——计算机语言可以编辑程序,可以进行复杂的运算……听着听着,心向往之,我特别想知道计算机真正的样子。”
那个年代,计算机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人完全想不到这个技术会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那时,刚上初二的周鸿祎已经开始自己看关于Basic语言的书,自己揣摩Basic语言。
再后来,真正引发周鸿祎对计算机狂热兴趣的是上海发行的第一份计算机报——《少儿计算机报》。这份报刊是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当时很多有计算机天赋的小孩都“活跃”在报纸上,包括今天已经成为行业内有名的互联网大咖,如后来加盟谷歌创投的宓群、原携程网CEO梁建章等。这些同龄人做出的计算机方面的成绩,让周鸿祎对如何编写出计算机程序异常向往,一发而不可收。
年少的周鸿祎并没有“玩物而丧志”,反而在全国各项大赛中表现优异,并被保送进了西安交通大学教改班,学习计算机。 1992 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周鸿祎因学习成绩优异,再次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学读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研究生。不过,因为就读的是管理专业,他入学几天便失去兴趣。于是,一头扎进计算机市场上——在 90 年代,开始售卖清除计算机病毒的电脑外接卡——反病毒卡。为了做反病毒卡,周鸿祎当时还乐此不疲地多次前往深圳采购电子元器件。
1995 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周鸿祎进入方正集团,先后担任程序员、项目主管、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在职期间,他主导的新疆建行数据集中系统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他当时发现中国互联网产业还很落后,用户在访问网站时,需要输入繁琐的英文,于是他萌生出做中文网址的想法。但由于得不到公司支持, 1998 年,他选择了从北大方正离开。
同年 10 月,为了完成“让中国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的理想, 28 岁的他创建3721,取自“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意思。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 2001 年,连马云都差点破产的时候,周鸿祎率先宣布 3721 在互联网行业盈利,一度成为当时互联网行业最耀眼的明星。
谈到周鸿祎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周夫人。
右为胡欢
在 360 的两次上市现场,都可以看到周鸿祎夫人胡欢的身影。周鸿祎是互联网时代的关键人物,而胡欢在周鸿祎的创业路上老婆胡欢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而据熟悉周鸿祎老婆的人士透露,从来没有听说周鸿祎敢在老婆面前“叫板”。有一次,周鸿祎甚至对他说,创业的人多听听老婆的意见,有益身心健康。
如今 360 的成功虽然有周鸿祎与其创业团队的努力,但也与最初妻子的支持密不可分。 1998 年 10 月,周鸿祎从方正辞职出来决定创业。而在创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周鸿祎甚至没有收入来源。而妻子胡欢一如既往支持他,“你去做吧,我打工挣钱供你吃饭。”据说当年胡欢曾对周鸿祎说过:“我们这辈子不会挣不到钱。最不济,可以去打工”。所以周鸿祎也时常对人说,“太太对我的事业帮助特别大。”
周鸿祎和夫人胡欢,以及三六零首席财务官姚珏一家